1. 包豪斯金屬臺燈MT8
設計:W.Wagenfeld 1924。
在整個20世紀中曾湧現出很多設計風格,但似乎只有包豪斯的設計風格被世人公認爲真正的“現代主義”。這盞MT8金屬臺燈是包豪斯的代表作之一。這個臺燈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乳白的透明玻璃燈罩,金屬質地的支架,同時其幾何造型零部件十分適用于大批量工業生産。這個現代主義風格的經典作品在市場上十分成功,直到今天依然在生産。
形的感受:簡單的造型,是一圓一直線構成
色彩感受:為灰白黑之無彩色,與包浩斯搭配和諧
質感:乳白的透明玻璃燈罩,金屬質地的支架
紋感:冰冷的金屬檯燈,在開燈之後給人溫暖的感覺
量感:銀灰色金屬材料使人感覺是沉重
2. Alvar Aalto的扶手椅
芬蘭人Alvar Aalto是20世紀最偉大的建築大師和設計師。他在1928年設計的扶手椅利用薄而堅硬但又有熱彎成型的膠合板及彎木制成,既優美又毫不犧牲舒適性。簡潔實用的設計既滿足了現代化生産的要求又延續了傳統手工藝精致的特點。實際上,斯堪的納維亞的功能主義在阿爾托的作品中表現得最典型,他所愛好的有機材料不僅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種溫馨的人文情調,而且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因爲木材在芬蘭是豐富又廉價的。
形的感受:座位和靠背是從同一塊成形的木材,演示曲木在其優美的,滾動的形式激進的可能性,缺乏正確的角度和犀利的幾何形狀
色彩感受:使用樺木木材,原木色讓人視覺協調
質感:使用木材給人的溫暖質感
紋感:原是稍稍粗糙的木材,做了拋光處理
量感:坐面與靠背的膠合板薄,椅腳及扶手很細,給人輕巧的感覺
3. 胡安‧米羅(Joan Miro)
作品:藍色之二
西班牙三大藝術家之ㄧ,與當代天才畫家畢卡索、達利齊名。米羅,在當代藝術史上有著絕對的特殊性,他所創造出的繪畫語言,雖然強烈、衝擊!但畫面中的鮮豔色彩、平衡,又不自覺的帶給觀賞的人一份童趣的喜悅。
看似簡單構成的畫面,其實都經過長遠的思考,攝影師法蘭西斯戈.加泰藍駱家說,照片中的米羅時常在思考跟冥想,總是帶著安祥跟平和的感覺,但當他完全投入創作時,卻是激烈跟衝動的,像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米羅從14歲進入美術學校開始作畫,直到高齡90歲過世前都還持續的在作畫,他曾說:「「我日日夜夜地不斷工作,當我不工作時,想的也是工作,即使在睡覺時,潛意識仍想著工作。」由此可見他對藝術的熱情。
形的感受:畫作利用點、線、面原則呈現
色彩感受:底為明度低的藍,圖中還有一筆紅畫過,對比明顯
質感:畫布質感能讓觀賞者經由視覺享受到豐富的觸感效果
紋感:畫布的紋路,使畫作活潑起來
量感:作為底圖的藍占整個畫作的大部分在加上黑色圓點點綴,使整幅作品偏向沉重之感
4.畫家 : Mark Rothko
作品:現代主義繪畫 – White Center
Rothko 自述:「我不對顏色、形狀或其他元素之間的關係感興趣,我只有興趣表現人類基本的情感。」「一幅畫不需要任何人來解釋那幅畫是什麼。如果是幅好畫,畫本身自能表達,試圖去加上任何意義的批評家是非常自大的。」「我們今天需要的藝評,只需要讓人寫下對畫的反應。
型的感受:作品以對稱的方式構圖
色彩感受:運用不同的暖色系去搭配
質感:以顏料暈染效果讓色彩之間無違和感
紋感:都以不同粗細的水平方式去排列,形成一體的感受。並且在位置中段以白色貫穿,成為視覺焦點
量感:運用顏色的深淺以及冷暖色呈現一種前後對比的空間感